“十一五”期間,中國電力行業規模增長迅速。根據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截至2010年底,中國發電裝機容量96,219萬千瓦,較2005年底發電裝機容量增長102%,其中火電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0,663萬千瓦,較2005年底發電裝機容量增長108%。
根據
中電聯發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十二五”期間電源投資約為2.75萬億元,占全部電力投資的52%。2015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4.37億千瓦左右,年均增長8.5%。其中,水電為2.84億千瓦,抽水蓄能4,100萬千瓦,煤電9.33億千瓦,
核電4,300萬千瓦,天然氣發電3,000萬千瓦,
風電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20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及其他300萬千瓦。
“十一五”期間,中國電力依然以發展火力發電為主,并且在“十二五”期間,火電仍然占據絕對比例,且增加量在2 億千瓦以上,尤其是隨著超臨界以及超超臨界火電技術的推廣,雖然裝備的一次性投入加大,但超臨界以上的火電機組在
環保、使用成本、
節能降耗等方面,具有更高的綜合效益。這種裝備升級,將帶動其上游企業,如發電機組、管材、以及管件行業生產出附加值及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
從國家電力部門的預算看,“十二五”期間中國火力發電的投資將達到8,900億元,意味著未來幾年,每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投資額從2010 年的2,250 萬,提升到2,660 萬元。由此可預見,未來幾年的火電行業管件的市場容量,尤其是高端合金管件市場,將有可觀提升。預計到2015 年,電力領域管件市場需求將達到60 億元,比目前市場容量增長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