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器行業在國民
經濟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中,通過“引進-消化-創新”國外發達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進入了歷史大發展的新時期。
我國電力裝備和電力生產工業發展迅猛。每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增長速度都超過8%,預計到2020年裝機容量將達到8億kW。
但是按人均對電力的占有量,我國則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由于相關工業發展空間很大,因此高壓低壓成套電器設備有巨大市場需求。
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帶來了國內外廠商的激烈競爭,僅國內高低壓成套電器設備生產廠已達上千家。
市場需求促進了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對電力系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特別是對控制電力系統的主設備—高低壓成套電器設備的安全可靠性、自動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低壓電器技術無論是產品設計、制造工藝,還是經營管理,生產過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
在高壓電器方面,SF6技術、真空技術、組合技術等已應用于產品結構中,并基本實現了“無油化”。
工藝中已出現引進殼體生產線,真空環氧澆注及注塑設備,機械加工中心、焊接機器人、柜體加工用數控和塑涂設備。
目前,50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國產設備已能滿足國內需要,其技術參數已接近或達到國外先進水平。
低壓電器行業則先于高壓行業將計算機技術應用與產品結構中。實現產品智能化和網絡化,并已有智能的低壓斷路器、電動機控制器、過載繼電器、開關柜等產品問世。
此外,國內低壓電器在可靠性研究、無觸點開關、真空技術、限流技術、零飛弧、高性能和小型化、組合化、模數化、模塊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我國高壓開關柜已發展到金屬封閉型(含鎧裝、間隔和箱式)、低壓則以封閉抽出式單元為主。各種高壓手車式、中置式、環網柜、F-C柜、箱變以及低壓抽屜柜、電動機控制中心等產品已大量上市。
我國電器行業中不少企業已開始采用CAD、CAPP、CAM、CAE、MIS等先進技術,部分重點,骨干企業已具備CIMS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二十世紀結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整個電器科學理論尚未達到成熟和完善的地步,特別是對電弧過程及其數學模型的建立等課題,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電器產品的設計除發熱、電動力、電接觸、電磁特性等方面有一些零星的經驗公式外,說到底不過是類比優化加實驗的方法。
要保持磨具磨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還需要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企業生產能力分散、規模小、效益低,目前我國磨具磨料企業規模結構仍不盡合理,產業集度低,小型企業仍占較大比例;新產品研發能力薄弱,國內磨具磨料產品主要集低端市場,產品技術含量低,且高端技術產品缺乏、主要依賴進口,只能滿足汽車、航天航空、機床、軸承、機車船舶等產業需求1/3左右;產能過剩,低檔產品同質化嚴重,其剛玉生產尤為突出。
“十二五”規劃開始給磨具磨料行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發展機遇挑戰。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將展現于磨具磨料行業生產領域,除此之外,國家對機械、造船、汽車、飛機等領域政策也會對磨具磨料生產發展帶來很大影響。磨具磨料企業應從技術創新與研發新產品方向尋求突破,開發高端磨料磨具產品,減少進口依賴。預計未來五年磨料磨具角磨片行業發展基調也將成為整個國家經濟政策基調。
磨料磨具角磨片產品作為工業生產加工不可或缺消耗品,也就通常所說工業耗材。磨料磨具使用涉及范圍很廣,大多工業生產工業品加工都會使用到,磨料磨具素有工業牙齒美稱。磨料磨具產品功能只有兩個,一切割二打磨拋光。涉及到行業包括機械生產、設備制造、汽車拋光、家具打磨等。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程度進步,也刺激了磨料磨具行業發展,然而磨料磨具行業發展過程也暴露了一定問題,技術產品創新、產品節能減排等問題都制約著磨料磨具行業。磨料磨具行業門檻低,這就造就了整個行業分散混亂,沒有統一生產質量標準。
磨具磨料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節能減排方面存磨料冶煉問題,目前國內棕剛玉存產能過?,F象,隨著國節能減排政策實施,下一步政策重點將淘汰剛玉行業落后產能。預計未來五年磨料磨具角磨片行業發展基調也將成為整個國家經濟政策基調。
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緊固件行業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1.5%左右,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不足,尤其是緊固件在遭受國際上的反傾銷后,出口銷售額呈下降態勢。2012年中國緊固件進出口量均雙雙下降:出口量為246.41萬噸,出口創匯45.1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8%和2.4%;緊固件進口量為25.24萬噸,進口金額為28.92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7%和2.2%。
為此,竊以為,中國緊固件的發展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增長模式存在缺陷。由于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弊端凸顯,造力資本、生產資料競爭加劇,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和貧富收入不均、低檔產品流動性泛濫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靠將粗放的增長方式轉變成集約化或精細化的增長方式。中國緊固件的轉型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轉型發展方式是中國緊固件未來發展的主線。
目前中國緊固件的經濟體制存在的問題造成了人力資本的緊張和低檔產品流動性泛濫,發展太快也加劇的環境破壞。生態問題比起社會問題還要難,現在大中城市中霧霾天氣的大量出現,看不見摸不著的PM2.5到底有多少是緊固件的功勞,如此多的游離在空氣中的細小顆粒物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中國緊固件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就是主要靠資源投入的增加來實現增長。近30年來,中國緊固件依靠市場經濟體制獲得高速度的發展,然而由于緊固件的畸形發展和經濟結構嚴重惡化,盡管多年來要求調整、轉型發展,但是,以產值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卻一直未得到改變。
在上世紀80、9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由于對經濟高增長的不斷追求,中國效法日本等東南亞國家推行出口導向戰略,用出口需求彌補內需的不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任何一種發揮過積極功能的政策都不可能是永遠有效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依靠政策支持擴大出口的做法的消極作用逐漸增大,種種消極后果不斷凸顯。
由于出口產品附加值和盈利率過低,中國緊固件出口企業只能“以量取勝”,靠增加出口數量來維持發展,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中國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資源,承受著環境的污染,背負著“傾銷”的惡名,可是利潤的大頭卻不在自己的手里。
集約化或精細化增長方式則是讓技術進步和管理效率提高在整個增長中起主導作用,在結果上的表現就是附加值的增加、利潤的增加。因為,如果是靠投資的話,產出雖然增加,但成本也跟著增加,這是不可持續的。目前的問題在于創業環境和政府對科技教育的管理存在相當大的缺陷。
只要我們能夠通過改革把有利于創新和創業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建設起來,完全能夠在不太長的時期內使中國緊固件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水平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目前世界上先進水平的緊固件都面臨著或大或小的技術突破,中國緊固件如果能夠抓住這種大好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發展出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國內外宏觀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的情況下,2013年我國緊固件的產銷增速將告別2012年的負增長,低速增長將成為常態,產銷增速保持在3%~6%之間。筆者以為:在2013年乃至未來3~5年內,緊固件的企業應集中“優勢兵力”,重點打好“三大戰役”:
一、打好市場拓展保衛戰。我國緊固件的企業應著力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調動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千方百計拓展市場,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使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為企業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并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有條件有能力,穩打穩扎,積極“走出去”,大力拓展國際市場。
二、打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攻堅戰。關鍵是加強能力建設,緊固件的企業要緊跟國際和行業發展趨勢,加大投入用于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涵蓋產品研發全過程,包括設計、檢測儀器、加工設備和試驗設備,使之處于行業中的領先水平,在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的同時法,還要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三、打好管理提升持久戰。企業要持久發展,沒有管理支撐,便無法持續;品牌要做強做大,沒有管理基礎,好比空中樓閣。要從“成本項目工程”降成本,從“精益生產管理工程”提效益,推進“精品工程”,制造“精品”,才能在國際國內市場上有生命力和競爭力。